当前位置: 首页 >> 组 内 新 闻 >> 正文
组 内 新 闻

《Angew. Chem. Int. Ed.》:“微相分离”实现聚合物电解质离子传导与机械性能的协同优化

Angew. Chem. Int. Ed.微相分离实现聚合物电解质离子传导与机械性能的协同优化

Mixing Functionality in Polymer Electrolytes: A New Horizon for Achieving High-Performance All-Solid-State Lithium Metal Batteries

Yufeng Ren, Suli Chen,*Mateusz Odziomek, Junhong Guo, Pengwu Xu, Haijiao Xie, Zhihong Tian,* Markus Antonietti,* Tianxi Liu*

Angew. Chem. Int. Ed. 2025, DOI: 10.1002/anie.202422169


全固态锂金属电池(ASSLMBs)采用固态电解质替代传统液态电解质,被认为是兼顾高能量密度与安全性的下一代先进电化学储能技术。其中,固态聚合物电解质(SPEs)作为构成ASSLMBs的核心部件,其锂离子传导率低、机械性能差的缺陷限制了ASSLMBs的实际应用。如何协同优化SPEs的离子传导能力与机械性能,成为聚合物基全固态电池领域面临的关键挑战

基于此,本团队创新性地通过微相分离策略开发了一种超分子拓展的固态聚合物电解质(PCPE)体系,成功攻克了传统SPEs中离子传导与机械性能难以兼顾的瓶颈问题。具体而言,该研究首先设计合成了一种多臂含硼低聚物(MBO)作为多功能固体增塑剂,随后将其引入聚环氧乙烷(PEO)-锂盐基体中,在半结晶PEO基质相中形成了有利的微相分离。在这种PCPE中,具有丰富Lewis酸硼位点的MBO与锂盐阴离子(TFSI)通过酸碱相互作用诱导形成非晶态盐簇组装体,以实现快速的Li+渗透,显著提升了Li传导率。此外,MBO的多条线性聚乙二醇(MPEG)臂与PEO结构高度相容,能够诱导物理交联网络并通过优化臂长调控PEO基质的结晶相形态,当MBO中的MPEG臂长合适时,可同时提升电解质的机械强度和杨氏模量。得益于此,基于PCPELi/Li对称电池表现出更高的界面稳定性。同时,全固态电池展现出了出色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本研究通过微相分离策略构建超分子拓展的聚合物电解质以调控微相结构,实现了SPEs中结晶相与非晶相的协同优化,为克服 SPEs 机械强度和离子传导之间的矛盾引入了一种有效策略,也为SPEs在全固态电池中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新视野

本文第一作者为化工学院硕士研究生任玉凤,通讯作者为刘天西教授、陈苏莉副教授、河南大学田志红教授和马普所Markus Antonietti教授

论文连接:https://doi.org/10.1002/anie.202422169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我们:txliu@jiangnan.edu.cn